曝光古玉的造假方式①:用氢氟酸伪造的假古玉,对身体影响极大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85519_1_1.shtml
我们都知道,古代玉器所表现出的老旧、沁色等特征,是源于古玉大多经历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地下埋藏、复杂的埋藏环境对古代玉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地下沉积物质和水的缓慢渗透、腐蚀、浸泡,以及玉石本身所具有的可渗透特性,所以按照玉石本身的纹理走向就形成了有规律的腐蚀和沁色。地质状况的不同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钙化和受沁。
图:白玉香炉,年代 : 清代(1644-1911)
目前,利用现代科技仿造的假古玉与真正的古代玉器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造假者使用氢氟酸进行强化处理的玉器,只有表面现象,没有纵深渗透的效果。这种人为强化制造效果的形成原因在于造假者在制造假古玉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简陋,不能有效地控制氢氟酸浓度和掌握腐蚀时间,因此制造出来的假古玉,要么腐蚀严重过火,腐蚀效果不好,要么腐蚀后清洗不彻底,味道刺鼻。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很明显的造假漏洞,同时,也给我们识别假古玉提供了有力的辨伪证据。下面对氢氟酸的造假效果做一些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造假方面暴露出来的漏洞,来进一步提高辨伪的能力。
图:浮雕龙纹卮,年代 : 明代(1368-1644)
第一,由于造假过程中的酸液不能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酸液会继续向纵深腐蚀,这时假古玉就会不断释放出刺鼻的气味。即使暂时感觉不到,但只要用开水稍加浸泡、就会很快产生刺鼻的味道,水气蒸发后其表面会残留一层碱性皮层。
第二,凡是被酸腐蚀过的玉器,表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表皮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特别是腐蚀严重的玉器,其效果与焦渣结构极其相似。
第三,被酸腐蚀的蛀孔不但较深,而且有些被腐蚀的洞壁没有石化现象。有些仿制者利用细土填充孔洞来冒充被石化的效果。
图:青白玉螭龙纹五格圈形盒,清代(1644-1911)
第四 ,被腐蚀形成的蛀孔,有此会呈现蚂蚁洞或溶洞状态,外部孔小而内部孔洞大。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酸液在玉器表面腐蚀成洞以后,由于不能及时彻底清洗,酸液继续在向孔洞四周扩散。
第五,有些造假玉器没有明显的腐蚀痕迹,只是在玉器表面形成一层碱性物质。这种现象是仿制者把酸液进行稀释的结果,用这种淡酸腐蚀不会严重破坏玉器表面,但是这种腐蚀方式缺乏渗透和层次,很容易被识破。
图:翠扳指(李莲英),清代(1644-1911)
通过对以上造假方法和表现特征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精心研制的造假方法,仍与真古代玉器有明显的结构上的差别。这种人为强化与千年埋藏过程形成的效果之间的差别,只要我们具有腐蚀工艺和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会很快地理解和掌握真假腐蚀的辨伪要领,进而识别其差异。
那么,这些经过强化腐蚀后的玉石,对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在收藏和鉴赏中,我们对那些经过化学腐蚀处理过的假古玉,绝不能佩戴和收藏。因为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假古玉,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图:清 白玉刻诗板指
这种酸液可以释放出毒性很大的挥发气体,一旦吸入人体以后,不能通过新陈代谢彻底排除,当有毒气体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内,会造成失眠、低热、饮食不振,严重的会破坏中枢神经,造成头发或牙齿脱落,并引发其他功能性疾患。
特此告诫广大的收藏家与爱好者,对这些假古玉最好是不摸不动。为了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才能提高识别真伪古代玉器的能力。只有真正提高了自己的鉴定本领,才能做到少走弯路,少受伤害。
作者:头条号/信昶银艺术品审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