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走遍天下总有一种美美的回忆叫粄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77249_1_1.shtml
本帖最后由 YK-nicole 于 2015-5-30 17:37 编辑
甜粄 一说到粄,饶平人首先想到的都会是甜粄。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的一说。甜粄具有厚、甜、韧的特色韵味。甜粄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小块用油煎,煎成金黄色,外酥内韧,香甜可口,别有风味或切成小块蒸软吃,也可加姜用水煮,更可直接“冷吃”。
钵粄
钵粄也叫发粄 、碗粄,盅子炍。是客家人过年过节常吃的糕品,也是祭祀场合的主客。是用面粉或者米粉经过发酵制作的,粄面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就像是花开。
菜粄
菜粄,也叫菜头粄,是用萝卜丝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 ,是客家人年节特有的小吃之一。其做法是把萝卜刨成丝,加入些许水煮约10分钟至变成透明色状,熄火加些许盐拌匀待凉备用。油锅里放几粒大蒜和少许姜丝爆香,然后把姜蒜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猪油、味精、白糖、五香粉、胡椒粉、虾仁、香菇丁、猪肉粒等,猛火稍微翻炒即可,拌入萝卜丝里。在粘米粉中加入清水,搅拌成稠糊状,把萝卜丝倒入其中拌匀。最后在小蒸笼中垫上洗净的新鲜芭蕉叶,刷上油,把拌好的生坯萝卜丝糊倒入,用筷子匀平,猛火蒸30分钟。 蒸好的萝卜粄不仅有萝卜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放凉后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一下,更香更好吃。
卷粄 也叫捆粄亦称米粉粄 、簸箕粄,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丰顺的捆粄比较正宗。
老鼠粄 老鼠粄源于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 ”,因此称为老鼠粄,饶平人通常叫粄溜子 。后来传至台湾,当地客家人称为米筛目,是指制造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目)中搓出粉条,由于“筛”的闽南语近似“苔”,所以俗写为米苔目。后来在马来西亚又有人写成米台目。老鼠粄也传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当地人以粉条两端尖,状似银针,称为银针粉。
艾粄 艾粄的主要材料有艾草、糯米粉、糖、花生、芝麻等。把艾草搓烂后,去掉粗梗,稍微晾干后和片糖一起煮成糖浆,然后把加上水和糯米粉一起和好,做成小团子,煮熟即可。面和得越久越均匀,艾粄就越好吃。
粟粄 粟粄:粟米心碾粉,然后选用黄糖、白糖、粟粉、用清水混合制成团,做成圆形,蒸熟即可;功能:健脾胃、消吃。
芋仔粄 芋仔粄也称算盘子,其做法是用小芋头煮熟去皮,加盐放大盆里压成泥,然后再掺入蕃薯粉反复揉搓,再捏成一只只算盘子大小、形状,丢开水中灼熟作半成品。食法是上汤配牛肉碎为佐,牛肉碎亦大埔专有,以本地黄牛肉剁碎用鱼露烹出,肉内不添加任何淀粉使其粒状突出有嚼头。
笋粄 这是外形为饺子状的小食品,亦有做成糍粑状的,皮用木薯粉开水烫过再掺入芋头泥来和成。也许从前客家人穷,这是常以粗粮作主食不得已的配搭,没诚想今天越是粗粮越受落,成了席上奇珍。馅料仍以猪肉挂帅,显出客家地区物种不多的特点,还用了很多的香菇虾米及大埔名产炸豆干,最主要的是必有冬笋丝,故名笋粄。蒸时下边得垫蕉叶或粽子叶,取其香;食时还得浇上熟油,以猪油最佳并佐以鱼露。今天讲究养生少用猪油,不过饕餮者是不管这些道道的。蒸好后的笋粄外皮吹弹得破,笋丝清晰可见,咬下一口,皮韧而弹牙,馅如软玉温香带几丝笋的甘脆,宜酒宜茶,可早可晚。
红桃粄 红桃粄盛行于广东丰顺、揭西等地区,是过年敬神、嫁娶、或者男孩出月时送给亲戚朋友的糕点。红桃粄的原料十分简单,以糯米粉加上粄红,揉成面团之后包馅,用木雕模具印压成桃形,蒸熟即可食用。客家人一般包咸馅,以菜脯、花生末、芋头为主;潮汕人则喜欢甜馅,以芝麻、花生、赤豆为主。蒸熟后的红桃粄呈现出靓丽的桃红色,看上去十分喜庆,上面还印有“寿”字。新鲜出炉的红桃粄爽口不腻,米香、馅香溢于唇颊,浓浓的家乡味,暖胃又暖心。
生粄 饶平人都管它叫生粄,大柴粄、水粄。在深圳通常叫铲粉,肠粉。做法不一,味道口感也都不尽相同。
草籽粄 草籽粄也叫仙人粄,就是我们通常吃的龟苓膏。
九层粄 九层粄,如今很多人都叫千层粄。在港式茶餐厅很常见。
苎叶粄 苎叶粄是用一种植物叶子和米粉一起制作而成的。听老人讲有很多功效。 苎叶
除了这些,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请留言与楼主一起分享! 先谢谢哈~么么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