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钓)蚧子 70 后的童年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65251_1_1.shtml
刚刚阅读了钱哥两篇童年贴,激发了我发贴的欲望,琢磨了一个多小时。
后生的朋友,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很奇怪:蚧子怎么可以邪(钓)呢?其实,上了三十岁,且童年在农村度过的人是应该知道的。 二十年前,正值少年,邪蚧子是我们暑期里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夏季的早晨,天蒙蒙亮,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着,带上工具,踏着露水,来到田间地头。只要有农作物的地方,就有蚧子。每一次抛出的钓饵都会有收获。等到太阳出来,阳光普照时,我们往往能提着半袋子蚧子回家了。 邪蚧子其实和邪鱼差不多,只不过鱼是在水里邪的,而蚧子是在陆上。邪鱼看不到,邪蚧子却能看得到。当然都需要用饵,但邪蚧子的饵却简单多了。一截蚯蚓就完全可以了。没有蚯蚓,掐上一条蚧子臂也能作饵。找一条约一米长的勾花线,一端绑住饵,一端绑在一根小竹枝的末端,就做成了钓竿。 邪鱼讲究的是安静,鱼饵不能动,而邪蚧子却要不停地抖动钓饵。因为蚧子视觉灵敏,对于活动的物体,它才能“明察秋毫”;而对于静止的东西,反而视而不见。我们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使它束手就擒。 把饵投进菜地后,不停地抖动竹竿。不一会儿,一只蚧子就跳过来了。只见它盯着抖动的饵料,纵身一跃,张口一咬,饵料就衔在嘴里了。当你看到蚧子快把饵料吞进去时,就可以把钓竿提起来了。一般情况下,怪子是不会轻易放弃到嘴的美味的。它会紧紧咬住不放,这样,我们就能轻松地把它放进袋子里了。到了袋子里,蚧子才发现大势不妙,但为时已晚。经这一吓,加上我们把线轻轻一拉,饵就被乖乖地吐出来了。这饵料可以继续使用。通常是邪了半天,饵料还完好无损。 我们那个年代邪蚧子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喂鸭子和鸡。当时生活较困难,几乎每家每户都养有几只鸡、鸭、鹅,以便逢年过节可以宰杀打牙祭。但当时人都吃不饱,还拿什么去喂这些家禽呢?只能想办法让它们不与人争粮食。邪蚧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当然,人有时也吃蚧子。当我们捉到大一点的蚧子后,就把皮剥下来,晾干了,就是一面小鼓,成了我们的玩具。而肉呢则用来煮粥,味道很鲜美。有次我把活蚧子洗净后,就直接扔进锅里,煮成了一锅蚧子粥。看着一只只直挺挺的蚧子,我感到恶心,但还是勉强吃了几碗。饭后去上学,到了学校门口,一阵反胃,就全吐了出来。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吃蚧子粥了。现在,有些农村的蚧子粥还是很有名,吸引了很多人。只不过这些蚧子一般是养殖的,听说味道没以前野生的鲜美。 前年女儿听我说邪蚧子的故事感到有趣又不解,说蚧子是益虫,要保护,不能捕捉。是啊,现在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蚧子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我们小时候,屋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是蚧子,捉是捉不完的。而现在,邪蚧子只是一件令人回忆的趣事了,日前因为看了木钱哥的童年回忆,大叔也来分享一贴邪蚧,预祝全饶客网网友六一儿童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