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史:饶洋简屋“红色医师”简秋园的感人事迹!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176719_1_1.shtml
前言
《红色医师简秋园》在饶客网发表之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点击率将近二万。
当年简秋园被白军追杀逃难到汕头,落户在澄海县东里乡(今属汕头市澄海区),现有后代十多人。2019年8月16日,汕头市电视台派出几位记者,随简秋园的后代到饶平县饶洋镇简屋村,采访简秋园的革命事迹。简屋村乡贤,还有来自台湾的,福建的……全国各地的简氏宗亲代表,数百人协助采访。
史料翔实,藉此弘扬苏区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92年前,朱德同志曾经率领南昌起义军挥师南下,并在饶平北部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茂芝会议。起义军播撒的革命种子一直生根发芽,使饶北地区长期发挥着革命根据地的作用。最近,记者又在饶北的饶洋镇了解到一位“红色医师”的感人事迹,并钩沉出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乡史。
饶洋镇大老屋简氏宗祠光裕堂
记者应邀来到饶平县饶洋镇简屋村的大老屋简氏宗祠,这里正在举办宗亲聚会活动。在这场活动上,一位来自澄海东里的宗亲——简有文先生,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曾祖父传下来的一箱医书。他告诉记者,身为中医师的曾祖父,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举家远走他乡,这次他们是专门来踏寻曾祖父的足迹的。因为过去的老辈人都顾着谋生,几乎从未提起曾祖父的历史,直到之前简屋村的乡亲去澄海认亲才知道,曾祖父早年在澄海落籍后改了名字,他的真名是叫做简秋园。至今在澄海简家的长辈,仅仅知道他后来的名字——简英。
简秋园留下的医书
简有文一家,是第二次来到祖居地。简屋村当地乡亲热情地带他们走访老村,并为他简单介绍了他的曾祖父简秋园在当地的事迹。原来,简秋园于清末生在饶平县石井乡简屋村,自幼习医,民国时期曾经在石井乡的中和圩开办药店和染坊,因为性情侠义,诚信经商,至今仍在乡间留有好名声。当饶洋镇简氏宗祠理事会秘书简考回忆起自己的叔公早年讲过的故事,他说,简秋园医师曾医治过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伤病员,饶洋本地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也正因为医治了这些伤病员,后来国民党白军来追杀他,使得他家破人亡,流落他乡,与故乡断了联系。
简秋园画像
事情还得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讲起。当时朱德率领的一路起义军南下途中,在大埔三河坝阻击敌军三日三夜。由于敌众我寡、伤亡过大,朱德不得不率主力悄悄转移,于当年10月5日凌晨进入饶平北部的上饶区一带,也就是现今上饶镇和饶洋镇的范围。据饶平县饶洋镇文化人士刘汤明介绍,当年起义军到达时,轻重伤员大概有200人左右。而上饶区一带医药紧缺,主要靠三位乡村医师提供医药帮助,其中一个就是简秋园。他们帮忙治疗伤兵,都出于自愿行为,而且一律免费。
茂芝会议旧址
10月7日,朱德在饶北的茂芝村主持召开了载入史册的“茂芝会议”,作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议,并于当天傍晚撤出饶平。中共饶平县委受命将起义军留下来的二十名重伤员进行分散安置、秘密养伤,其中就有五名被安排在石井乡,即现今饶洋镇境内医治。当年,有两名伤兵被秘密安置在大老屋简氏宗祠内。
饶洋镇简氏宗祠理事会秘书简考告诉记者,当时伤病员来了之后,被隐藏在祠堂火巷的一排房子里,由村里的赤卫队和农会成员轮流照顾。两位伤员经过大约两个月的疗养,终于痊愈。
秘密疗伤点——中建楼
秘密疗伤点——螽诜楼
秘密疗伤点——简氏宗祠火巷
对饶洋镇地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刘汤明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由他负责保管的一个锈迹斑斑的铜哨子。这个铜哨,就是其中一位被人称为“阿王”的伤病员在伤愈准备归队时,赠送给简屋村农会和革命群众的礼物。这个铜哨子后来由农会会员简文镇手上保管,至今还能吹响。
起义军战士送给简屋村的铜哨
记者经当地人引路,来到饶洋镇埔下屋村村民刘流明家拜访。刘伯的父亲当年就是另一位留在当地治伤的南昌起义军战士。他捧出一本家谱给记者看,这是他根据父亲生前回忆整理出来的家族档案。原来,他父亲鲁会照正是由简秋园医师经手诊治,用土药方治疗了很久才治愈。刘流明告诉记者,朱德当年在率领部队撤离时,曾经嘱咐过他父亲要安心养伤,养好伤留在当地做一颗革命的种子。于是,鲁会照伤愈之后干脆落户当地,更名“刘家炳”,还参加了当地的赤卫队,一直到解放后才去世。晚年刘家炳仍念念不忘救命恩人——简秋园医师。
鲁会照(刘家炳)的儿子向记者介绍家史
身为乡村医师的简秋园,早年就参加了当地农会,他除了悉心为南昌起义部队的伤病员医治之外,还经常为当地赤卫队员施医赠药,在村里有着“红色医师”的美誉。不过,他也被地方反动势力视为眼中钉,后来遭到了报复。
饶洋镇大老屋简氏宗祠光裕堂
位于饶洋镇简屋村的大老屋简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堂号“光裕堂”,原先是三进式约300平方米的大型祠堂建筑,可惜已年久失修。据族史记载,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初,人们就在祠堂内成立了地方农会组织。到南昌起义军南下之后,这里又成为起义军伤兵的其中一处秘密疗养点。后来革命进入低潮,1928年春,中共饶平县委秘密委派三名赤卫队员到上饶区附近打探敌情,被识破后遭到地方民团追杀,他们也逃至这处老祠堂,还在这发生了一场枪战。
据刘汤明介绍,民国时期的石井乡(在现今饶洋镇范围内)革命基础十分牢固。当时听到有枪声,乡亲们都出来看个究竟。发现有白军来袭,整个村子都出动了,有人敲铜脸盆“报警”,有人把耙头、钩刀、土枪都拿出来,结果国民党白军灰溜溜地撤退了。不过,那三个赤卫队员受了伤,也是请简秋园帮忙医治。可惜有两位伤重牺牲,另一位被抢救过来的叫刘其光,就是刘汤明的三伯公。
原石井乡中和圩旧址(简秋园药店所在地)
据老辈人回忆,当年简氏宗祠所在的石井乡,革命群众团结一心,大家在此打草鞋、做蓑衣,并秘密将这些物资和草药一起送去支援苏区和赤卫队,简秋园医师也曾秘密参与。1931年二、三月间,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力量,围剿饶平、平和、大埔三县接壤的红色根据地。有一天晚上,当地民团黑势力代表詹同春,带队包围了简秋园的染坊,以搜鸦片为名,准备拘捕简秋园。所幸简秋园出诊未归,但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简秋园被迫出逃,结果他的六个儿子,有五个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简秋园在东里的避难处(旧居)
简有文告诉记者,简秋园为了保住简家的血脉,带着最小的儿子简永堂逃到汕头,后来又辗转饶平、澄海各地,隐姓埋名,最终定居在澄海东里,半生潦倒。简有文曾听老辈人讲过,曾祖父在逃亡期间,日本鬼子曾侵略潮汕,他们在澄海东里准备抓捕简秋园充当军医。当时,简秋园的头被日本鬼子的枪托砸得血流满面,好在他乘鬼子不备逃走了。
刘其光为简家起草的诉状
刘其光抄录的国民党县政府批复
而在最初逃难时,简秋园母亲愤愤不平,曾聘请简秋园的好友刘其光起草诉状,向国民党当局控告黑势力詹同春等人乘火打劫。当年的诉状和国民党政府的批复,都被好友刘其光抄录下来,由刘其光的后人刘汤明保留至今。刘汤明向记者展示了国民党县政府的批复文字,其中一段话是“简秋园涉赤事被军队搜获……”刘汤明认为,这些资料保存下来,也可以证明简秋园确实是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简永堂
1946年,简秋园医师病逝于澄海东里。他的小儿子简永堂年少时就继承父亲衣钵,在抗战时期参军报国,成为一名军医,解放初期回到东里,继续造福当地百姓。简有文说,爷爷简永堂回乡后,曾经在白沙铺卫生站当过医师。他的医术医德之好,都被当地乡亲所公认。而且爷爷当过兵,精通几个国家的语言。那时候每到周末,乡里乡亲就在爷爷的住所前等候,要请爷爷帮忙写番批、翻译番批,因为那时寄番批到东南亚得用英文。
简有文一家人在简氏宗祠祭祖
由于简秋园医师生前一直化名“简英”,子孙很长时间不知其过往经历。他的儿子简永堂又于上世纪60年代末英年早逝,家人从此与祖居地简屋村失去联络。直到2018年饶平简氏宗亲会在网上发起寻亲行动,最终才在澄海寻到线索。随后,简有文带着家人来到饶洋镇大老屋简氏宗祠认祖归宗,成为一桩美谈。
简氏宗祠规划设计图
目睹简氏宗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简氏宗亲会今年又发动各地宗亲群策群力,准备重新修缮,纪念那段红色历史。简考认为,我们当下享受的幸福,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弘扬爱国主义,以后简氏宗亲会自筹资金建设族史陈列馆,同时把简秋园医生的事迹展览出来。
简有文一家在参观祖居地简屋村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前赴后继、团结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换来的。像简秋园医师等一批饶平的革命群众,他们的名字未必都能载入史册,但他们的浩然正气依然深深打动着后人,相信也会化作宗族后人奋斗的精神动力。
来源:汕头橄榄台
供稿:《民生档案》
记者:林剑铭、张奕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