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客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19|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饶平第一家:邱氏

[复制链接]

48

主题

696

帖子

9580

积分

高三

Rank: 12Rank: 12Rank: 12


微信扫一扫,下载APP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1楼
情烙心藏 发表于 2011-12-26 22: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客家好友,享用更多网站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饶客网。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或者 用QQ帐号登录

x
饶平第一家:邱氏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7543_1_1.shtml


邱成实墓地筑县衙
    饶平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县时,选中了后倚尊君山,前望天马山(亦称笔架山)的琴峰山南麓,宋枢密使邱成实的墓地为构筑县衙;东面的邱氏家庙为构筑孔庙用地。邱氏二话没说,立即把祖墓及家庙迁出,另寻地方重建,故赢得了好评。饶平首任县令杨昱,赠予邱氏“先邑名家”匾额,故有“入饶第一家”之称誉。于是;邱氏之人饶及传衍,在饶平县史上,也产生了不少值得赞扬的逸事。
    邱成实(1052—1137),字邓秀,为宋鸿胪寺卿邱杰秀之长子,少有奇节,水蘖淡宁梓里。宋元符二年(1099)举乡荐,初任泉州学正,后升授通直郎,官至枢密使。原居于福建莆田,告老林泉,因子丘君与荫授梅州刺史,且为子孙图谋计,遂于绍兴二年(1132),卜地择居,举家迁于海阳之双溪(即饶平旧县城地,今三饶镇),后逝而葬于琴峰山之南麓。
    王十朋撰写墓志铭
    子邱君与,莅梅州刺史任不久,为侍奉父母,辞官回归双溪。后父逝,更筑“金山精舍”于墓侧以为陪墓,其孝道由此可证,故曾赢得被贬置潮州宰相赵鼎、尚书王大宝(潮州人)赠诗以赞。而因邱君与和王大宝交厚。乾道四年(1168),王在潮州养病期间,适同科进士,后授龙图阁学士,同是主张抗金强硬派的挚友王十朋,正出任泉州太守,并专程来潮州看望他。归途中,由大宝介绍十朋与邱君与相识而旅次双溪,住于邱君与“金山精舍”,并为邱成实撰写墓志铭:“琴峰苍苍,元气祥光。神府金阙,仙家石岩……”又于夜宿中闻鼓角之声,起而视之说:“异日必有县置于此”,遂挥笔写了“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的16字碑,后取其“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之意,于置县时而取名饶平。
    丘逢甲赋诗怀先人
    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台湾组织士民抗拒日军侵占台湾,因兵败内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于潮州韩山书院当主讲时,曾两次跋山涉水,不辞辛劳赴饶平。这固然有他同科进士、好友黄恩(时任饶平县令)所促进,而探求丘氏的渊源,也鼓励着他对饶平情有所钟。
    丘逢甲出生于台湾彰化,而其祖源,则可以从彰化——镇平(蕉岭)一一上杭、再上溯至宋代占籍饶平的“先邑名家”邱氏。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到饶乎邱氏的发祥地,可以亲自拜谒邱氏始祖、宋枢密使邱成实墓及邱氏宗祠的前代列祖列宗。故他赴饶以后,不但详细阅读了珍藏的宋、明时汇编的邱氏宗谱,还兴致勃勃地聆听耆老娓娓而谈,详细介绍了邱氏入饶经过和有关掌故,从而写下了《示族人》诗,摘录如下:
    示族人
梅州刺史告养归,白云子舍留春晖。
元镇元龟赠诗在,足令光彩生莱衣。

琴峰苍苍郁元气,屹立丰碑枢密使。
谁其铭者王梅溪,并勒无忧半收字。

有宋忠臣刺史孙,一官佥刺王能勤。
尚留宋谱一叙笔,中有碧血千秋痕。
    诗中所说,正是本文上面提到的邱氏二世祖,梅州刺史邱君与,辞官归梓养亲,其孝道可以与老莱子彩衣娱亲相媲美,故元镇(赵鼎)、元龟(王大宝)均赠有赞美之诗存在,以及王梅溪(王十朋)所作的邱成实墓志铭、16字碑事。至于诗中所指的刺史孙,则是邱氏的四世祖邱必明、官韶州佥事判官,曾在“金山精舍”为邱氏立谱,后因元兵南侵,与熊飞举兵勤王抗击元军,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被杀戮时,曾出现了碧血冲天的传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48

主题

696

帖子

9580

积分

高三

Rank: 12Rank: 12Rank: 12

沙发2楼
 楼主| 情烙心藏 发表于 2011-12-26 2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哥哥 发表于 2011-12-26 22:22
朋友,你搞错了吧,谁不知道饶平第一大姓氏就是詹啊,怎么会是邱呢

饶平第一大姓是詹,但最早入驻饶平的是姓邱的哦

48

主题

696

帖子

9580

积分

高三

Rank: 12Rank: 12Rank: 12

板凳3楼
 楼主| 情烙心藏 发表于 2011-12-27 2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客家人,同脉相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 QQ

GMT+8, 2024-6-15 01:19 粤ICP备08022363号 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54号 www.raoke.net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值班电话:0768-8626153 手机:18933050310 QQ:6928802 饶平客家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