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就造“飞机”
我们都知道飞机的历史也就一百多年。可是《山海经》的记载表明,几千年前就有人造出了“飞机”,其卷七《海外西经》载:三身国在北部,三身国的北部有一臂国,奇肱国又在一臂国的北部。奇肱国的人只有一只胳膊,三只眼睛,眼睛有阴阳,阴在上,阳在下,常乘一种叫吉良的马。奇肱国的人别看只有一只手,但是他们却心灵手巧,能做各种捕鸟的小器具。还能做飞车,乘风远行。据载:奇肱国国民使用的飞车,有着十分奇特的造型,使用非常灵便,而且非常普及,几乎家家都有。大禹考察水情时曾到过奇肱国,对奇肱国的飞车等许多情形都亲眼所见。当时,大禹在凿通方山之后,曾经过三身国继续北行。来到了这个国度,沿途所见的人民,都只有一只手,而眼睛却有三只,一只在上,两只在下,呈品字形。正在大禹观察其风土人情时,突然,远处空中出现了一种似鸟非鸟的车子,从空中降落到了一个空地上,旁边还有无数飞车停在那里。大禹等人看得新鲜,就想打听一下妙处,可是那些人都说自己很忙,没时间回答。但是建议大禹去找朝南旧屋的一个折臂老人,因为他闲着无事,还去过好多地方,所以他知道得很多,问问会有收获的。大禹他们找到了这个老者,果然老者很热情。知道大禹他们想了解飞车的事宜,那老者很乐意帮助他们,爽快地说:“待老夫指引诸位去参观一下吧。”走了约一里路,只见一片广场中停了好多飞车。这时,正有二人向车中坐去,忽然用手指一扳,只听得机声轧轧,车身已渐渐上升,升到七八丈高,改为平行,直向前方而行,非常之稳,不一会就看不见了。大禹走到车旁,细看那车的构造。每个飞车上仅可容纳二人,所以飞车的广方不到一丈,座位之前还插着一根长木,那老者指点说道:“这飞车虽则自能升降行动,但如得风力,其速率更大,这根长木就是预备挂帆布的。”又指着车内几个机关说:“这个是主上升的,要升上去就按这个机关,那个是主下降的,要降下来,就按那个机关;这个是主前进的,那个是主后退的。”老者一一示范演练。之后,老者又指着车前突出的一块圆木板说:“这是主转向的,譬如船中的舵一样。”大禹又问道:“贵国因何而造飞车用飞车呢?”那老者答:“因为蔽国人为天所限,只有一臂,做起事来万万不能如他国人之灵便,所以不能不爱惜光阴。这样,来往较远之地,乘坐飞车可以节省时间,并非为贪图安逸之故。”大禹又问:“贵国人虽只有一臂,而眼睛却有三只,比别国为多,想来总有特别用处。”那老者说:“蔽国人三只眼分为阴阳,在上的是阴,在下的是阳。阳眼用于日间,阴眼用于夜间,所以蔽国人夜间亦能工作,无需用火。这正是蔽国人的长处呀。”奇肱国所造的飞车,难道不正是今天的飞机吗?《山海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文明典籍,涉及地理、历史、文学、科学、神话、民俗、动物、矿物、医药等众多门类。这是一部我们祖先留下的最为玄奇、怪异的不朽名著。上述所罗列的海外奇闻,仅仅是九牛一毛。这部奇书,还需要今天的我们不断地深入去研究。想来,研究越深,新发现会越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