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zsz 发表于 2014-3-28 15:23:53

一代词宗詹安泰

詹安泰,字祝南,号无庵。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楼仔村,詹氏第九十二世孙。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

  他于1916年8月考入广东金山中学,先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1926年大学毕业后在韩山师范和金山中学执教十二年,1938年受聘任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部指导教授,讲授古代诗词。抗日战争期间(1942-1943)回家乡上饶中学任国文课,后再返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培养宋词研究生、主要讲授文学史,古代诗词选等课。在此期间,参加高教部主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由他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被选为大学教材。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他非常关心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出过不少改进的意见和建议。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他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委屈,但不随俗俯仰,更不消沉气馁,而是勤勤恳恳治学著述,孜孜以求,从不懈怠。1967年4月病逝于广州。

  詹安泰自幼酷爱古典诗词,10岁学写诗,13岁学填词。1925年开始在《新民周报》上发表小说,大学毕业后在韩师及金山中学任教期间,着力研究古典诗词,创作了大量作品。还经常和夏承焘、陈蒙庵等国内名家酬唱论词,并在《词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民国25年(1936)9月发表在《词学季刊》三卷三号上的《论寄托》一文,以充分的论据,阐明了我国词坛向来重视“寄托”的艺术手法,为当年词学界所瞩目。

  詹安泰学问渊博,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诗经》、《楚辞》、诗学、词学都有突出的贡献。尤精词学,理论上独具创见,创作上独辟蹊径。他对词人和词作,经常以比较的方法,研究词的形象,从而确切地阐明词人的艺术风格。在剖析词的形象时,他又往往旁征博引,反复启发读者的鉴赏力。因而,他的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詹安泰一生辛勤著述,成果丰硕,先后刊行和出版:诗词集《无庵词》、《滇南挂瓢集》、《鹪鹩巢诗·无庵词合集》;著作《花间集笺注》、《碧山词笺注》、《姜词笺解》、《温词管窥》、《宋人题词集录》、《离骚笺疏》、《古典文学论集》、《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尤其对宋词研究,博大精深,撰写了《词学研究》这部共有十二论的词学大作。

  要理解詹安泰对宋词的特殊爱好,就必须知道他早年曾兼用无想庵和漱宋室作书斋名的缘由。无想庵,寓“学问之外事不想”之意;漱宋室,则可见詹安泰对宋词之偏好。除上述提及的作品及论著外,先生还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不少著述。如《杨琏真迦发陵考辨》(1940年3月《新中华》复刊第三卷第六期)、《中国文学上之倚声问题》(1944年11月《中山大学学报》创刊号)、《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1953《人民文学》七八期合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953年10月8日《南方日报》)、长篇论文《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同年发表于10月23日《中山大学学报》第二期)、《对我国目前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意见》(1956年6月16日《光明日报》)、《谈百家争鸣中的编辑工作和领导作风》(1956年8月23日《南方日报》)、《读词偶记》(1957年2月24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浩劫时期詹先生的不幸遭遇。某日傍晚,先生三子叔夏把两大箱书稿拿到楼下“破四旧”,先烧已刊印的手稿,然后才是未刊印的,儿子慢慢地一张一张烧,直到在场的红卫兵等得不耐烦,让拿回去等候处理,才抢救了部分原稿。可惜《宋词研究》十七章以后的原稿无法留住,焚烧的时候,病重的先生就扒着窗台,一边看一边流泪。先生过世后,有一段时间,詹叔夏每天都偷偷藏几张在衣服里,带出学校去埋到地下,终算保住了先生的部分心血。1967年4月6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前还惦记着把书稿托付给儿子们。先生的书得用两间房间来装,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为了更好地保存先生的书,家人把书卖给古籍书店,一元一本。

  下面谈谈詹先生在词学研究和创作上的成就。

  詹安泰所作的《词学研究》共有论声韵、论音律、论调谱、论章句、论意格、论修辞、论境界、论寄托、论起源、论派别、论批评、论编纂等十二篇。这篇研究文章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可惜经过十年浩劫,书稿被毁去一半,现仅存论声韵、论音律、论调谱、论章句、论意格、论修辞、论寄托七篇。现收入《詹安泰词学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在此书的《绪言》中,他曾说明写此书稿的目的:“兹编论列,殆同草创,略具规模,兼论学词,非尽词学。诚以苟未学词,侈谈词学;纵能信口雌黄,哗众取宠,只是沿袭,必无创获,譬犹赤子随母笑啼,乡人缘剧喜怒”,“又乌能穷其奥窔,得其旨归耶?”他认为理论是为了指导创作,理论贵在能够实践,同时揭明各篇与创作的关系:“声韵、音律,剖析綦严,旨当细讲。此而不明,则虽穷极繁富,于斯道犹门外也。谱调为体制所系,必知谱调,方能填倚。章句、意格、修辞,俱关作法,稍示途径,庶易命笔。至夫境界、寄托,则精神命脉所攸寄,必明乎此;而词之用乃广,词道乃尊,尤不容稍加忽视。凡此种种,皆为词学所有事。这是对学词者指示法门,也是詹教授治词的经验。如论声韵则列举前人所说,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窃意既名填词,则受声律之限制,自不可免,必欲摧陷而廓清之,则亦不成其为词矣。惟四声无或出入,似亦过于死执,况古名作正多,必以家数为准,门户似亦太狭;既不能施诸歌唱,协诸管弦,则除拗调拗句加以严守外,即仅依平仄填倚,亦不失其美也。”

  《词学研究》中论修辞这一篇,是詹教授最具匠心且经过惨淡经营,是极精确之论。1961年詹教授接受中山大学要他培养宋词高级研究人才的任务。编写了《宋词研究》讲稿,其中有一章专讲风格流派及其传承关系。詹教授反对把苏轼归人豪放一派。这是詹教授在宋词研究中的创见之一。

  詹教授多年深研“花间”一集,对各家的艺术风格有独到的见解。特别谈到孙光宪词的特色时,以为应在走密丽一路的温飞卿与走清疏一路的韦庄外,孙光宪可独立成为一派。孙词特点在有气骨,精健爽朗,非温、韦二家所能相掩。把孙光宪与温、韦鼎足而三。

  詹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词的声律、音韵,已成为他的专擅。他自作的词,也是守律极严。如《齐天乐》有三处必须用去上声字,清真(周邦彦)词“云窗静掩” “凭高眺远”、“但愁斜照敛”就是这样。此三句中如“静掩”、“眺远”、“照敛”,切不可用他声,故此词忌用入声韵,虽入可代上,究不相宜。詹教授词集中,共有《齐天乐》四首,和清真词的对应句,皆用去上声,一字不苟。第一首“云窗静掩”(周),“蛮娘惯笑”(詹);“凭高眺远”(周),“青睛誉早”(詹);“但愁斜照敛”(周),“近来和雁杳”(詹)。第二首为“吟怀似水”、“雄心未死”、“浩歌中夜起”;第三首为“江楼旷览”、“痴废苑”、“梦中山数点”;第四首为“皋比换了”、“称觞正 好”、“冤哀和梦杳”。上述四首对应字都没有一处违律。又如姜夔《淡黄柳》之“看尽鹅黄嫩绿”,“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其领头字,无不用去声。詹教授词集中有两首《淡黄柳》,其对应句都遵此律:“看尽鹅黄嫩绿”,其对应句为“倦听邻娃笑篷”及“梦破十年雨屋”;“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其对应句为“算金陵杰踞今犹昔”及“算华亭鹤唳今犹昔”。

  詹教授曾说:“余曾取词各种声字不同之句法加以综合:二字句平仄凡四种,三字句平仄凡八种,四字句平仄凡十五种,五字句平仄凡二十四种,七字句平仄凡四十种(类例见詹教授《论词章句》)。其他八字句为一、七或三、五之变相,九字句为二、七或四、五之变相者尚不计及。……以若是复杂之配合,故无不可以表达之情思。大抵表现柔婉缠绵,或悠扬凄清之情思,多用平声字;表现幽咽沉郁之情思多用入声字;多用上声字则矫健峭拔;多用去声字则宏阔悲壮。其声情常相吻合,故得以清唱,谓之"雅音"。非若曲之必曼衍其音或紧缩其辞而后始得显其节奏之美也。”

  可见詹安泰教授在词学研究方面的精湛高深,及其对宋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独特见解,尤其是从修辞角度研究词的音律、章句及其特有的美,使我们获益匪浅。

  詹安泰的词学专著有独特创新见解,在词坛影响较大,日本学者有“南詹(安泰)北夏(承焘),一代词宗”的评誉。

zhanguo 发表于 2014-3-28 19:13:02

同性攒上

云开见明 发表于 2014-4-1 23:48:49

贊一个

xinwei158 发表于 2014-5-17 12:34:44

赞一个

张晓静 发表于 2014-6-20 09:31:30

了不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词宗詹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