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_上文村的一道风景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98294_1_1.shtml
第二十·二章 二十五师从这儿
进入饶平
王国梁著《火种》
当年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是从大埔的和村
进入饶平永善、上文村、埔坪等村庄到达茂芝的
。峻秀的西岩山有一处隐于莽莽丛林中的村庄叫上善乡。从大埔枫朗和村越过鹞子岩山就进入上善乡的永善
,二善、上善、温子良诸村。然后一边是经上文村、康西,康贝
,岭案往茂芝圩。一边是经上文村,康西、石壁坡,埔平至茂芝圩。大
大小小村庄近百个。
余丁仁烈士革命根据地_大木凹村
这些村庄都分布在坑塑和山窝之中。
岭南大地,有村必有山,有山必有水。而这大山流淌出来的泉水,清洌甘甜。路人口渴,喝上一口无比舒服,绝不会拉肚子的。这里的人说的都是客家话,都会唱着美妙悦耳的客家山歌。尤其是上山下田干活时男女隔山对唱,,那表达双方爱慕的歌声感动得连鸟儿都兴奋起来,也跟
着吱咕吱咕的唱和呢。据说起义军部队有一部从和村经上善而来,2017年早
春时候,我们驱车来到与和村相邻的永善村。
大木凹古驿道
小雨刚停,位于江河环绕的水善村真像沐后少女,亭
亭玉立于深山之中1。车到到刂岭头,凭窗而望,村后的丛林郁
郁葱葱,新叶十勃发。村里三座土寨楼依次而立,新建的三
层楼房鳞次栉比,拥簇着从古老岁月走来的土楼。一泓清
澈见底的溪流,浅浅地缭绕着这处子一样的村庄。啊,深
山藏佳丽!我赞不绝口。料不到,这饶北深山中还真的有
这么一个香格里拉啊!
村邓书记和乡贤邓启雄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永善村
他们带着我
们走当年起义军经过的古驿道。先从村头拾级而上。走不
过百米,乡贤老邓因见过数面,已是熟人了,他一路当讲
解员,滔滔不绝地边看边介绍。
经过桃花谷,就走进村里古驿道的石径。这古驿道从
和村那边而来,到永善穿村而过。这里是一条古巷,两边
是灰泥剥落的古屋。村邓书记说,这里以前是兴旺的商业
行,从茂芝往大埔的来往客人经过这里,卖食物、山货
街
百货,生意兴隆。当年起义军就经过这儿的。
八十九岁高龄的邓秋凉老校长告诉我们,他听他岳母
说,起义军100多人来到我们村子,先住在南阳楼。
上文村五瓜树
不久,
枫朗一个民团头子带了敌军追上来,部队就转移到楼墩到
后山隐蔽,天未亮时就转移到上文凹去。起义军转移不久,
国民党兵“围剿”我村,放火焚楼。南阳楼被烧毁26间房子,仅剩下一间,楼墩楼烧去12间。数年后,南阳楼
陆续复建起来,而楼墩楼至今还不少是残垣断壁。
上文村观音石窠的观音石
离开了永善村,我们趁日色尚早,驱车来到毗邻的著
名的“温子良惨案”发生地温子良村。
温子良村现名叫永子良村,因90年前那场惨案,让
乡亲们害怕了,太痛心了,不愿再听到“温子良”这不幸
的名字,于是后来便改名为“永子良村”。
村林书记介绍说,当年南昌起义军部队转移后,敌人
为报复红色乡村,多次出兵进行“围剿”。1928年6月10日,
中共饶平县委所在地大陂楼遭受敌人烧毁,转移到石井蔡
坑,蔡坑又被烧毁,被迫转移到温子良村。
上文村山口风动石
那年8月9日深夜,因民团子告密,引茂芝国民党车队和民团共40
多人包围了温于良。县委书5记记林逸响,要员有锦及
命骨十林三多、林发等18人被捕,因禁于饶城,在狱中
受尽醋刑,始终坚直不屈。9月11日,体逸响等18人被
故人用铁丝穿透手掌,转押至大埔茶阳,英勇就义。
温子
良村民居惨遣烧毁,一片火海。这就是当年的“温子良惨
案
,听了这惨绝人寰的故事,我唏嘘不已。在沉痛的心
情中,我们来到当年县委所在地一也即惨案的发生地。当年位于山脚的林氏祖柯遭烧毁后,90年过去了,一直未
能修复。只见不久前一个纪念活动插上去的彩旗,在飘飘
洒洒的风雨中颤动午后,我们冒看家小雨从山路别车来到上文凹村
,上文凹位于水善村和大埔县的竹筒村的交叉处。东北
面有一道占道经和村水善而到达这里:西南面有一条古
驿道经竹筒村翻过高山而到达村前,在竹筒村翻过后山的
岭顶有一个“巽风亭"
当年乡人在那里开设了四间小店卖些凉茶、糕点,特产,其中一家为上文凹的詹烧开的,詹旺开的,一家由打石坑的詹域开的,还有一家是由铺子里
的詹开的
,我们来到上文回村,村詹书记把我们引上顺风亭。春
新地段,却是举步维艰,我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大汗淋漓被山风一吹。却是
异样地凉爽。村詹书记指看山那边的丛林竹深处道:“那
边就是大埔的竹同村,起义军大部队当就从这里翻山过
来的
,
是的,年关前,我们已在上饶镇文化馆张馆长带引下
走过竹筒村的古驿道。今天一看,我们那天只差半里路就
爬上大木凹古驿道“巽风亭”了
,詹书记滔不绝地介绍道:“天,我们村里农会接
到上级通知,说起义军部队要经过我村,村里的农会领导
詹波、詹德真,詹业,詹赛他就发动大家米粥部队
来到顺风亭,几家小店的主人就用凉茶、糕点接待部队
到了村里,农会已煮了几大鼎的白米粥,还不足战士们,吃……在村里安歇了一晚,
大木凹村到大埔路碑
早,就由从茂芝村嫁到我村
的周枝带他们经埔坪村往茂芝圩去了。”
上文凹村,是从大埔和村、竹筒村往饶平茂芝古驿道
的必经之道。村詹书记带着我们观看了当年起义军住过的
老屋子,这些红色故址今天已是灰墙破旧,斑斑驳驳,很
有必要修复,以供后人观瞻。
上文村居委
紧挨上文凹村的康贝松柏坑村,也流传着十分感人的
故事。乡贤熊东流从2016年开始,从佛山回家乡废寝忘
餐收集许多革命遗物,也收集了许多生动的红色素材。他
向我们滔滔不绝地介绍道:“当年部队经过我村,有几名伤员在农会骨干熊相桐家里养伤。部队转移时伤员也转
移别处去,但敌人探听到消息,“围剩”我村。
熊桐见到敌人快到村子了,就从田里赶回家,把来不及收藏起来的草鞋和绷带收起来。他急中生智,迅速塞进装木炭的瓦缸罐里,敌人搜查一无所获,便恼羞成怒把全村男性村民全部抓到饶城关押审讯。他们遭受酷刑,坚贞不屈。农会骨干熊喜十指被敌人扎进竹签,仍只字不吐上。后来,伤愈后手指扭曲变形,大腿骨也受伤落下终身疾病,一生未娶,
孤独终生。当时,为了营救被捕的亲人,村民集体筹款,
有的卖儿卖女,从此留下还不清务。”说着,熊东流
打开手机,展示出里面红色遗物的照片。里面有好不容易新寻找到的已故的农会会员熊喜的灵柩和故居照片。傍晚,茂芝圩灯火阑珊。
我们踏着夜色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埔坪村。埔坪村是当年起义军二十五师的驻扎地之一。那时称为埔坪乡,现包括埔坪、埔中、西埔三个行政村。现埔坪包括大夫第、上屋、曾屋、大陂下、上饶楼数村。埔中有楼子坪、永安楼、南昌楼、禾塘、王屋、溪坝
西埔有西埔、朝阳楼、新村总共14个小村。1926年4月间饶平县农会派詹炳光、詹藉任(均茂芝人)到埔坪一带组织农民协会。
詹藉任到西埔串联郭布、郭道生等人,到埔坪各村发动贫苦农民参加农会。7月中句,埔坪乡农民协
会在西埔的跃金斋学校成立,农会会长郭道生,副会长丘来,会员50多人。1927年3月,饶平县农民自卫军模范训练班结束后,埔坪农军中队成立,中队长丘然。这年9月底,埔坪农军应召,有郭道生、客、丘海同县委派出的40多名农军一道到高陂借枪,三河坝领取起义军赠送的枪支。
此行埔坪、埔中、西埔诸村干部热情接待我们,便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难以忘怀的历史。乡贤丘创冰校长介绍
说:“那时,起义军约有300多人住在埔坪的公子庙积善堂和邱氏柯堂里面。丘客、丘海、丘狮等人接待起义军,安排好食宿,农军和妇女们协助烧火造饭。有一位叫胡月娥的女战士,因腿受伤,不能走路,留下来养伤,后来嫁在我村,现有儿孙,甚是兴旺。
听着丘校长介绍,我甚惊喜,起义军女战士还留在埔坪养伤,而且在这里扎根落户!我们便请丘校长带我们到月娥的家访问胡月娥的家位于村子中
央。他的儿子叫邱大春,年过60。他说:“母亲因腿受伤,无法随部队转移,就留下来了,一直在家务农。解放后,民政部门有核实,
直享受老红军待遇,她1999年去世,去世时91岁。丘大春边说边找出胡月娥的遗像。只见照片里的女战士长着鹅蛋脸,眉眼清胡月娥(中)
。秀,虽因年老脸庞布满皱纹,但仍能见到当年飒爽的英姿。离开埔坪村,举头望长空,只见皓月当空,繁星点点,
星光月亮把山村照得一片明晃晃的。
资料来源:王国梁著作《火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