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八角九进士之——翰林爷詹肯构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82519_1_1.shtml
史学家陈梅湖前辈曾在《清代饶平科名》中记载:“清代吾邑科名在潮属中逊于大埔之外,较之海、潮、揭三邑诚有过之而无不及,终清之世有翰林一,进士二十五,举人一百二十。然上饶陈坑詹氏丁口秪三千余,则得进士九,举人三十一。翰林詹肯构且系陈坑产,是陈坑詹氏科名之盛不但甲于全邑,恐他县三千余丁口之氏族,其科名亦罔有出詹氏之右者。”
詹肯构画像 詹肯构字华斌,号继堂,又号竹邨,广东省饶平县上饶(弦歌都)陈坑畚箕楼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及长精通五经,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乡试中举,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是年四十二岁中式二甲进士,登庄有恭榜,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俸四个月,时江南道监察御史缺一,记名以御史用之。翰林院编修詹肯构、刑部湖广司郎中胡绍南、臣部考功司郎中单鐸等三人由大学士忠勇公兼管吏事务臣傅恒,尚书汪由敦, 左侍郎苏昌,右侍郎董邦达及三泰、五福带领引见皇上,钦点詹肯构为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福建及江南各省。
畚箕楼楼貌 提起畚箕楼(因楼像畚箕,俗称,也写成本支楼),可是声名显赫,听老一辈讲原来也称八角楼,与上坑楼、仁新楼、四角楼、扬慈楼、溪背楼、泰熙楼等构成陈坑土楼群。八角楼始建于明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因地处“蜘蛛”穴上,所以仿蜘蛛网,建成一座“八角形”楼。八角楼从清代雍正到道光的100余年中,依次出了詹志远、詹良弼、詹广誉、詹豹略、詹春光、詹肯构、詹德莹、詹斌、詹璈九位进士,故有“八角九进士”之美称。这9名进士考中的捷报接二连三,故这座八角楼又有了一个吉瑞好听的名字,叫“听捷楼”。该楼的楼门对联云:“听从遗训复兴修追想创造楼基架象装成钟瑞气,捷报佳音琏应永环期星平世界人文振起继芳声”。
闻名海内外的八角楼——听捷楼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已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詹肯构视事福建,晋江深沪的诱人山色、独特的风土民情,令他印象深刻,並产生深厚的感情,他挥毫题书《深沪即事五言排》,后镌刻在壁山栈道的峭壁上,至今仍保留完美、字迹清晰可辨,诗句激人情思,令人回味无穷。诗曰:“振策凌高阜,大荒入望无,波随天宇合,云傍日华敷,万井栖山脚,千艘渡海隅,漁商多乐事,耕凿乏良图,蛋户锹螯蛤,邨童拾草芜,沙飞常作岸,潮落即成途,伯乐车谁顾,袁安頯转癯,长风来万里,昼夜一同呼”。把深沪的风貌描写得生动恰当,驯雅有致,形神兼妙,他那笔力雄劲,奔放纵横的书法,意态逸岩,入神化境。
晋江市深沪港阜村璧山崖刻 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港阜的詹氏族群中口口相传詹肯构原为深沪港阜村人,年幼时孤苦伶仃,常在海滩嬉戏。深沪海滩上有一种俗称“沙马”的小螃蟹,潮退时常群集沙滩觅食,行人靠近即飞快逃逸,詹肯构在沙滩上划了一个大圆圈,“沙马”便不敢越过圆圈界限,行人睹之啧啧称奇。有一外地人见詹肯构有大贵之相,于是哄诱携去,培育成才,出仕监察御史。归閭谒祖,考察乡貌,因而留下了《深沪即事五言排》此崖刻诗篇。注:(詹肯构是深沪人只是轶闻而已,更有可能晋江市深沪港阜村的詹氏是詹肯构后人,曾有学者在文献中提到晋江深沪港阜詹姓宗谱《台湾学传公祖训》詹氏的字行的纪载吻合。说明有可能深沪詹姓与八角楼詹姓同宗。有待陈坑人士去考证)。
惠来溪西仙石山詹肯构所赋七律诗 惠来溪西仙石山也有詹肯构所赋七律诗《仙石山》石刻:“仙迹何年步赤松,龙溪洲畔种芙蓉。葵峰寄鹊人重看,绣岭骑骢屡再逢。击罢雷门几点鼓,扣来凫氐一声钟。荒祠埋后多荒草,尤倩白云洞口封。” 詹肯构还为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五通村鸡笼山麓五通宫、福建省诏安县秀篆保民宫、本县新圩镇长彬村(昔称塘边)陈氏宗祠题写过牌匾。 詹肯构的书法真迹存世甚少,汕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舜生在《潮汕书法述略》中给予高度的评价:“尤善行、草,时称妙品,墨迹被上海博物馆收藏。詹氏书风,遒健俊美,婀娜多姿,娟润秀逸之中兼有凝重典雅。” 饶洋镇畚箕楼 詹肯构还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像他登上海拔1535.5米的福建省安溪县第三高峰佛耳山,赋诗《佛耳凌云》云“清风峻绝古人齐,佛耳峰头万象低。谁染亭台留鹤在,新诗好共白云题”,佛耳山山峰高奇挺拔,诗意盎然。 关于翰林爷詹肯构的历史佳话还有很多,望有知识人士多多研究考证网络分享,让更多后人学习了解,以上图文均为网络收集整理,非本人原作,作者及出处太多,无法一一落款谢谢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