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镇清代土楼润丰楼残破严重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69321_1_1.shtml
润丰楼环形整体结构保存完整。
润丰楼中詹安泰故居残破不堪,施工人员正在修缮。 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 本报记者 吴冰 通讯员 徐睿 饶平县新丰镇润丰楼是我市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清代客家土楼,2002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期,上级部门拨款6万元对其进行修缮,但对于历经沧桑的润丰楼无疑是杯水车薪。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新丰镇润丰楼,探访这座清代土楼。 土楼年久失修老态龙钟 记者在饶平县新丰镇楼仔角村润丰楼看到,这座环形古楼的整体结构比较完整。润丰楼门上横匾写着“润丰楼”三个红字,注明“庚辰二零零零年重修”。门的两边是对联一副,左联是“润泽粤东,水绿山青万事基”,右联是“丰阜饶北,民勤德劭千秋继”,润丰楼得名据此。 沿着土楼外围一路巡视,记者发现,虽然一些地方进行重修,但泥土夯筑的外墙仍斑驳坑洼,有一处3间房屋外墙上的部分泥土还被挖走,留下很大的“伤疤”,墙体比别处薄了很多。 走进润丰楼,记者看到,整座土楼显得空荡荡,大部分房屋都屋门紧闭,已久无人居住。楼里的空地中间是八卦形地埕,旁边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可见。前排不少平房上方的横木出现断裂掉落,墙壁也有大小不一的裂痕。雨水的侵袭使得部分房屋的墙壁倒塌,有师傅正忙着修葺一处倒塌的墙壁。踏上布满灰尘的木梯,每走一步,木梯便会发出“咯吱”的声响,仿佛承受不住重量随时可能断裂。 “岭南词宗”詹安泰 就出生在这里 据了解,润丰楼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占地总面积约2248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二层楼房,楼内共分29开间,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楼外围建有司马第、儒林第、广业轩、调琴斋,如今这些建筑大部分都破烂不堪,破损严重的只剩下轮廓。 润丰楼是极富于书香气息的饶北客家土楼,该楼历代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代出过两位秀才,被称为现代“岭南词宗”、当代词人“四大家”之一的詹安泰就出生、成长在这里,他子詹伯慧,为当代语言学家。 村民盼望润丰楼 能得到修缮利用 近些年,楼内的居民纷纷外迁,现润丰楼只有4户人家留守。人走屋空,老屋缺乏日常维护,更加快了土楼的破损。而部分搬离的居民,眼看祖屋破烂得不成样子,却由于经济能力的有限无法修缮。而这种结构的楼,一旦发生坍塌,就可能会一间接一间地相继倒塌,甚至导致整座土楼消亡。 据新丰镇副镇长游文明介绍,尽管近期市文物旅游局拨款6万元及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捐资对其进行修缮,但对于历经岁月侵蚀的润丰楼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要对润丰楼进行全面的保护、修缮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有村民希望,社会上热心人士能够对润丰楼进行开发利用,将它逐渐发展成一个旅游景点,以得到更好地保护,使其能够对所蕴含的文化起到一个宣传与弘扬的作用。 信息来源:潮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