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寻亲,潮汕老太儿时曾被卖做童养媳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60586_1_1.shtml
助其寻亲
抗日战争时期,潮汕沦陷,大量难民出逃,甚至卖儿卖女。一位潮汕女孩年仅几岁,就被父母带到200里外的福建漳州逃避战乱,后来被卖到村里再也没有回过家。抗战结束后,1946年的冬天,女孩的母亲前来探望,许诺女孩说“明年还会来”。
但女孩的母亲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之后,女孩成了“童养媳”,随后嫁人、生子……如今,这位潮汕女孩已经成为79岁的老人,卧病在床的她仍然不断念叨着自己的乳名“阿妮、阿妮”。当年母亲的那句承诺,让她足足等了68年。
春节近了,亿万人都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的亲人都在等着他们团圆;可有人等了一辈子,都没有等来与父母团聚的一天。为了奶奶,“阿妮”的孙子刘漳和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网络寻亲”……
她的故事:
从小被卖到漳州 后成“童养媳”
1939年后的那几年,阿妮的潮汕家乡被日军侵占,她随家人开始逃难。成为难民的时候,“阿妮”年纪还很小,她只是千千万万逃难者中不起眼的一位。那时她跟着妈妈一直往东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他们停留在如今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霞美镇的一个乡村,那里距家200多里。
那一天,母亲带着这个女孩走进村里一户人家的门前,把女孩送给了村民。“换点路费好继续上路”,村里经历过这个事情的人如此讲述女孩留下的原因。母亲走了。女孩哭着留了下来,也活了下来。过了几年,到了1946年。邻村刘坂村的农民刘家只有吴老太和她的儿子刘木金,上门求把这个潮汕女孩作为童养媳抱养。这一次,“阿妮”也同样没得选择,那年她才11岁。
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阿妮”的母亲找了过来。“她的妈妈是通过刘坂村的潮汕人问路找来的,还带着她的二哥。”多年后,刘坂村刘家人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阿妮”的母亲来的时候是农历十一月。因为潮汕地区和漳州的语言还不太一样,所以两家人其实也很难聊天沟通。
“阿妮”的母亲过来没留多久,临走的时候对女孩留下一句话,说第二年收了麦子会带着麦子再来看望,可“阿妮”再也没有等到母亲再次出现。
她的近况:
病危时刻 她想亲人了
童养媳“阿妮”长大了,和刘家的男人刘木金结婚,母亲也一直没有再来过。随后,“阿妮”生了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这个村子里一直平静地生活。
2009年,“阿妮”因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截肢只能卧床。2011年,她的丈夫刘木金去世。
最近,“阿妮”的病情越来越重,孙子刘漳和发现,奶奶常常自己喃喃念叨自己的乳名:“阿妮”、“阿妮”……“我们都知道她年纪大了,想家了。”刘漳和决定,为奶奶寻找失去了70多年的亲人。
寻亲障碍:
线索太少 网络寻觅知情人
从年轻直到年老,“阿妮”都很少对子女提起想家的事情。但她并不是忘记了,而是直到病重才流露出对自己父母和家乡的思念。而对于家人来说,又因为都知道“阿妮”是被卖做童养媳的身世所以不愿去多打听。因此,摆在刘漳和面前最困难的是线索太少了
由于家里人都说“阿妮”的母亲是潮州的,所以刘漳和就到潮州的论坛发帖。有网友看了帖子后,提出“阿妮”可能是潮州文祠江东一带的人,“阿妮”不是她的乳名,而是因为那里的人都把女儿叫做“妮仔”。
文史学者:
从福建寻亲
有成功案例
“1939年汕头沦陷,潮汕随后变成沦陷区,战乱加上随后的饥荒导致大规模难民外逃的情况出现在1941年。”汕头文史学者金利明说,潮汕难民外逃主要是北上往梅州方向甚至到内陆江西方向,也有部分难民选择东逃最后进入到福建。
在最近十几年,金利明就已经接触过好几次从福建寻亲回来的案例。其中在前年,还有一个当年被卖到福建莆田的老人成功找回到了汕头澄海的亲人。金利明说,这个乳名“阿妮”的女孩还有4个哥哥的信息很重要,因为这些哥哥可能会告诉自己的子女有个姑姑被卖到福建漳州去了。他也分析,“阿妮”是乳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这种称呼并没有地域性,也就是说潮汕地区的所有人家都可能把女孩叫“阿妮”,就跟把女孩叫“阿慧”等其他名字一样。“现有线索还是有希望的,希望能够广泛报道,帮助老人完成这个心愿。”金利明说。
现有线索:
她有四个哥哥
记者根据其孙子的讲述,整理了6个重要线索:
1.家乡在如今的潮州或汕头。(她的孙子说是潮州)
2.被卖到异乡的时候,她大约五六岁。
3.她的家人用潮汕话唤她叫“阿妮”。
4.她有四个哥哥。
5.父亲教书。
6.1946年冬天,母亲曾带着二哥来探望过一次。
如果您有任何线索,请致电本报记者,电话:18620863495;或致电刘彰和:15959240625
老人叫刘劝,这是她几年前的照片(她的孙子刘彰和提供)
摘自广州日报。饶客网整理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