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北土楼大比拼—获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5349_1_1.shtml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饶平县上善镇永善村,始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该楼呈圆形,大门座向为西偏北34度,面积1561平方米,直径44.6米,周长138.44米,楼高10.76米(三层半)。二进一天井,楼内共有房屋26间,皆以黄泥土夯成。楼内中心处设有圆形广场,水井一口。二、三楼间间相通。全楼只有一大门出入,门框上有凹刻“南阳楼”三字,门联为“南山并寿,阳谷回春”。内有中厅一间,名曰“怡谋堂”,为众人共有,作供奉祖先神位及楼内办丧事之用。三层有四方拱匾,分别镌刻“经明行修”、“王国储桢”、“辟雍升俊”、“成均首选”,落款均为府县官员。楼内住有 24户。民国后期有12户华侨,这些华侨多年来为家乡福利事业都做出了贡献。
南阳楼是饶平县600多处土楼中年代较为久远的一处,规模适中,结构紧凑,建筑艺术十分讲究,既有客家土楼的“八防”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楼名、对联、门栓和匾额至今保存完好,总体结构也较完整,是客家土楼民俗文化之精粹。 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润丰楼
润丰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丰联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该楼呈圆形,大门座南偏东4度,面积1846平方米,直径48.5米,周长152.5米,楼高10.52米,二层半,二进一天井。楼内共有房屋29间,皆以黄泥土夯成,外抹贝灰。中心辟为广场,广场中心处有八卦形平地。楼内有一口水井,楼外围建有“司马第”、“儒林第”、“调琴斋”、“广业轩”等附属建筑。该楼除具有客家土楼的“八防”特点外,还以小巧玲珑、结构紧凑、书香气息浓厚而著称。
润丰楼历代人才辈出,清代出了二位秀才。现代更是人才荟萃,有知名教授詹安泰、詹伯慧父子,医学博士詹世芳、詹中正父子;有曾任中央经委办公室主任的詹伟烈和曾任饶平县长、上饶中学创办人的詹竞烈兄弟;还有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曾任饶平四中校长的詹天泰和旅泰华侨学者詹力泰兄弟。
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彩楼 新彩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赤棠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经30年的兴建,方告完成。 新彩楼背靠“西岩山”,呈圆形,座东偏南23度,面积2769.8平方米,直径59.4米,周长186.59米,楼高13.6米。四层半,二进一天井,楼内共有房屋32间,公厅一间,中心处为广场,水井二口。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二、三层廊廊相通,第四层楼内设门,户户相通。具有客家土楼的“八防”特点。大门上至今没有楼名,独具一格。 新彩楼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外表壮观,是饶平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198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以该楼为主要场景拍摄反映客家生活的影片《天赐》。台湾影视业也曾在这里拍摄影视剧。 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福楼 镇福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始建于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
镇福楼背靠“西岩山”,呈椭圆形,大门座向为东偏南8度。占地面积6936平方米,东西直径90.3米,南北直径97.7米,周长295.4米,楼高10.86米,三层半,三进三天井,楼内共有房屋60间,中心处为椭圆形广场,内有八角井一口,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二、三楼间间相通。该楼只有一大门进出,门上有凹石刻“镇福楼”三字,门联为“镇守西方镇星献瑞,福如东海福地荣华”、“镇星拱照荣华日,福地欢迎富贵春。”门道对面有一中厅名曰“奉先堂”,用于供奉祖先神位供后人拜祭。楼外建有二排围屋,第二排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建。
镇福楼被誉为饶平境内规模最大的土楼。该楼历史悠久,气势宏伟,建筑艺术考究,既有客家土楼的“八防”特点,又有自己独具的风格,是客家民俗之精粹。
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