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张氏几次重大迁徙事件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15520_1_1.shtml
一、始皇灭韩,良公以万金招募力士以铁锤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良公逃匿徐州下邳。(现徐州有我张氏良公后裔赤松堂,疑似明初洪武赶散时回迁之苏州阊门张氏后裔) 二、王莽篡汉,世族多遇害,为避仇害,嵩公于元始元年九月十三日申時,率男女族人五百多口,自徐州潜渡扬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在今福建)、一祖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其中有的易姓罗(长子)、许(次子)、薛(四子),从此便有张罗许薛四姓不联姻之说。 三、唐末睦公從王潮,王審知起義,率光、壽州二十四姓五千子民隨軍南下,從江西進入福建,連下汀州、漳州等地,于景福二年五月占領福州,遂據有八閩之地。后封太師梁國公、榷貨尊王。 四、宋末镗公(字声甫,居福建长乐福州里。淳祐元年(辛丑徐俨夫榜)进士。广东新会簿)自闽迁吴,后际时变,举宗同仇,以身殉国。张镗在《宋史》人物列传中,有目无文;宋末镇公(字仲甫,号榕轩,居福建长乐福州里。绍定五年壬辰徐元杰榜探花。通判绍兴府,官至吏部尚书)曾投效幼主,至南剑州文天祥同都督府,后因“按宋史张镇附幼主而中海潜归”,有伤名节,被从长乐二十四乡贤中除名。 五、元末反元十八根扁担起义大英雄张士诚公与朱元璋结盟反元,曾以少胜多击败元丞相脱脱的百万大军。但朱元璋羽翼丰满后背信弃义于1366年进攻士诚公,士诚公兵败被俘威武不屈,于西元1368年自缢而死。我张氏资公后裔八祖各支派为避朱元璋迫害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九月十六日未時各徙他鄉。 此次避难迁徙途径主要有:⑴ 闽西迁粤(含七星下潮);⑵ 苏州阊门洪武赶散(强迫迁淮北);⑶ 朱元璋血洗江西。 张氏其他支派没有这段辛酸迁徙史。 六、明嘉靖初期饶平县元歌都乌石楼“飞龙人主”张琏农民起义失败后迁苏门答腊三佛奇。 七、明清两代迁移台湾、海南及南洋。 八、清初迁徙四川。 注:据平和县曾昭庆家藏《札记》载:“琏失败后,从云霄港坐木船,带数十人逃脱出海,至三佛齐岛。”《明史·三佛齐传》记得更详:“嘉靖末,广东大盗张琏作乱,官军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往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云。”由此可见,当时官军所报“克获”张琏,实是未获。至万历间,朝廷放松海禁,中国商人至三佛齐的旧港,尚见张琏为番舶长,管理海市的贸易,相当于中国掌管海上贸易的市舶官,漳、泉州商人到那里多投靠他。 近代日本藤田丰八博士曾到三佛齐旧港考察,发现有一古碑,上刻龙飞年号及张四老名字。他经过考证,认为张四老即张琏,曾为番舶长,据地为王,以“龙飞”为纪年。此外,他还发现马六甲、三宝山西坡及越南、西沙群岛等地也有以“龙飞”为年号的古碑。他把考察的结果著文在日本发表。张琏为什么要改名张四老呢?根据我们的考证,有两个原因:一、十六世纪的中国是世界强国,改名是为了避免遭明王朝到海外追捕;二、据饶平乌石村张氏家谱所记,琏属肇基公第四房,故称四老是有依据的。至于“龙飞”,应是“飞龙”的误译。 乌石村楼祀有“飞龙王爷”神像,盘石楼村建飞龙庙祀“飞龙王”。乌石村的张氏当时为防明王朝搞株连,不敢将张琏的神位入祀宗祠,而是另建一祠称“最乐堂”,奉祀的神牌顶端与两侧各雕一条龙,暗示是“飞龙人主”,神牌上写着:“伯太英烈石琚张公;妣太温懿夫人吴氏。”开头为什么不写“考”而写“伯”呢?因张琏在本乡已无后裔,是由近亲的子孙奉祀的,英烈是其谥,石琚是其号。
信息来源:粤东.张氏网
推荐新闻:
饶客网 走访名人张永福故居 饶平杨梅坑蜡石之乡
阅读详情:http://www.raoke.net/15483_1_1.shtml
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先生回来之际
阅读详情:http://www.raoke.net/15489_1_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