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饒 平 客 家 話》——詹伯慧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1517_1_1.shtml
本帖最后由 石桥细水 于 2011-8-12 23:01 编辑
饒 平 客 家 話
總序
詹伯慧
客家是漢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漢民族分布地域很廣、具有獨特個性的一支民系。客家人秉承優秀文化傳統,長期以來由於歷史的、社會的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形成了刻苦耐勞、剛毅進取、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漂泊海外的客家同胞,憑著這些客家人的氣質,克服種種困難,堅韌不拔地建立家業,關心桑梓,團結互助,有口皆碑。 客家精神、客家文化以至於客家方言,都引起了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的廣泛關注,從上世紀末起就陸續有中外學者進行研究,或探溯客家歷史淵源,或闡述客家民俗風情,或提示客家倫理道德,或討論客家精神文化,或研究客家語言特色。林林總總,各有所重,碩果紛呈。時至今日,一門獨特的客家學(Hakkaology)業已形成。 不久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首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1992年),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家學者各抒己見,盛況空前。而多年來在海內外頻頻舉行的各類客家人懇親會、聯誼會等等,更把認識客家、了解客家、關心客家、建設客家的活動不斷引向高潮。“天下客家是親人”,客家人的凝聚力越來越強,客家人的影響越來越大。 眾所周知,全國有幾百個縣(市)有客家人的聚集點,而廣東東北山區,更是大家公認的客家大本營,歷史上的嘉應州即今天的梅州市、河源市所轄地區,基本上都是“純客”縣(市),梅州方言更是海內外客家人共通的客家話代表。廣東省內的客家,並不全都集中在東北部的純客縣(市)中。粵北韶關地區、清遠地區,幾乎每個縣都有客家;珠江三角洲東部的惠州東莞,西部的中山台山,南部的深圳寶安等地,乃至香港的新界、廣州的郊區,都可以看到客家人居住的村落集鎮。都可以聽到“脈介話”的聲音。 我們的家鄉-饒平,雖然縣城說的是閩語學佬系統的潮汕話,行政隸屬也歸潮州市管轄(過去歸汕頭市管轄),但縣分南北,客潮共存,北部山區的幾個鄉鎮,歷史上卻一直是客家人棲息的地方,並形成了跟梅州客話有相當距離,略帶潮語色彩,又有古代語音的上饒客話。正因為這樣,饒平縣既是潮語縣,也是客語縣,可說是一個典型的半客縣了。 上饒地區既屬客家,自然具有客家民系的共同特色,這裡的人民世世代代隅居偏僻山區,先輩含莘茹苦,披荊斬棘,拓荒墾殖,“靠山吃山”,經過長期的鬥天鬥地,終於鬥出了一個日漸進步、日趨繁榮的局面來。在今天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上饒地區人民正在和全縣人民攜手並肩,齊心協力,以期充分利用兼具山海之利的優勢,把饒平縣建設成為粵東的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的先進縣而共同奮鬥。 饒平客屬地區人民本著勇敢進取,向外開拓的精神,近十多年來,出外發展的勁頭很大,或述學,或經商,或從政,或從醫,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在廣州地區就讀就業的英才就逾千,其中學者專家為數不少。這樣一支散佈各地的智力大軍,如今組織了“饒平客屬海外聯誼會”來,旨在團結鄉親,集思廣益,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家鄉建設獻謀獻策,盡心盡力。這樣的組織我看是很有意義的,是能夠發揮作用的。 聯誼會成立伊始,就把宏揚家鄉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課題擺上日程。會長鄧開頌教授告訴我,有意組織力量,發揮智力優勢,編撰一套《饒平客家叢書》。這個主意實在是好,這正是聯誼會多做實事、多做好事的具體體現。我贊成把《叢書》編好,通過這套《叢書》讓社會上更多人認識上饒、了解上饒;同時可以利用《叢書》對我們的子孫後代進行熱愛家園的教育。海內外的鄉賢也能借助這套《叢書》來尋根問祖,緬懷先賢,激勵來者。這樣《叢書》也就肩負啟繼往開來的重任,也就能為家鄉的建設,為饒平的建設發揮作用了。 值此《叢書》陸續編就《饒平客家話》付梓之際,我衷心希望它能夠得到海內外鄉親們的廣泛支持,得到各階層部門的熱情關懷。我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叢書》的編撰計劃一定能夠完成,精神文明的爛慢山花一定能在上饒及世界各地遍地盛開。 簡介:詹伯慧,饒平縣新豐鎮人。1931年生,1953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畢業。歷任武漢大學、暨南大學文學教授、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辭書學會理事,中國語言文現代化學會顧問,廣東文史研究管富館長。 詹伯慧從事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出刊著作20多部,發表論文近300篇,出版過四部個人論文選集。主編《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三卷)》,《粵北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廣東粵方言概要》等,均為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成果,屢次獲得國家教委、省社科的優秀成果獎。多次赴美國、日本、法國、新加坡、台灣和港、澳地區等地講學。學術上有貢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為饒平縣志《潮汕方言》、《客家方言》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