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芝会议红色记忆》十三、埔下楼前大欢迎
本帖链接:https://www.raoke.net/127143_1_1.shtml
本帖最后由 swim 于 2018-10-8 17:13 编辑
十三、埔下楼前大欢迎 10月5日早饭后,在刘金丹、杜式哲等人陪同下,朱德率领着第九军直属队和教育团人员约一百人,离开大陂楼向石井乡前进。大陂楼的革命群众帮忙搀扶伤员,例如朱德的警卫员刘刚和吹号兵鲁会照两位在三河坝负伤,他俩就是被农军抬着前往石井乡的。时未开公路(上饶区1936年才通公路),沿三尺宽的古道前行。
很快来到石井乡地界的蟠龙桥,蟠龙桥为单孔石拱桥,跨度两丈,桥面约五尺宽,铺着一层条石,桥旁立有碑记,刻款“大清乾隆元年”建造。朱德看了一下石碑赞道:“哇!乾隆爷登基那年造的桥。”余登仁介绍说:“是啊!这是明清时期饶平至平和的古驿道。” 边走边谈,很快来到一座圆形土楼面前,只见“中建楼”苍劲有力的三个字格外醒目。中建楼俗称埔下楼,建于明末清初。楼前竖立一支三丈高的旗杆,顶端悬挂一面绣着犁形图案的红旗,中建楼内众间(中央间)就是埔下村农民协会会址。 大老远便看见中建楼面前悬挂着两条红布,朱德近前看了一下右边的红布念道:“南昌暴动大欢迎”。又看了一眼左边念道:“平等自由维农民。”赵镕问刘金丹:“我们还没到,这欢迎标语都挂起来了,你们石井乡是怎么做到的?”杜式哲和詹前锋几位都笑起来了。
原来起义军到达大陂楼县委时,杜式哲便拿出七月份成立县委时写标语剩余的两条红布,命人写上欢迎起义军的语句。得知朱德要率领部队前往埔下楼了,杜式哲便命人将墨迹未干的红布标语先拿到埔下楼挂起来了。詹前锋说:“仓促之作,语句欠佳,还望指教。”朱德点点头说:“好呀!我们的革命就是要维护工农权益,争取平等自由啊!”军需长陈光第说:“挂标语向群众宣传了我们的革命意义,非常好!” 埔下楼有一位心直口快的农妇,人称“咧嫲婆”。她把刘铜拉到角落里问话:“阿铜,你先讲清楚,你把这些当兵的带到村里来,都是什么人呀?你可记得两年前大兵经过上饶区时,各乡村被抢去多少东西呀?”刘铜解释说:“阿婆,你真是一日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啊,两年前经过上饶区的那是陈炯明的叛军。这里是专门帮穷苦人打地主的共产党的部队,是我们自己人的军队。” 阿婆如释重负,于是象大喇叭一样喊道“共产党来啦!兹家人介军队来啦!”把消息传遍埔下楼和埔下屋的各条巷道。本村的刘家廷是石井乡老大,他是个开明人士,马上安排村民泡茶待客。埔下村四位房长刘世梗、刘守色、刘家历、刘达尊(四个房族的代表)先后到场。
埔下楼的革命群众纷纷来到中建楼,有的拿出跌打损伤的药酒给伤兵用,有的拿来针线帮起义军缝补破烂的的军装。此时,山前村的中医师刘饮也来到了埔下楼帮伤员诊治。 中建楼的众间里摆上了糕子、蔴糖、蕃薯干……各种客家糕点。喝的是饶平西岩茶,用的是饶平青釉碗,一片喜气洋洋欢迎“兹家人”的军队。 根据赵镕将军著作,《跟随朱德同志从南昌到井冈山》文中所载“三河坝激战后、朱德同志率领的第九军军部直属队和教育团只剩了三百多人,……” 据石井乡老红军回忆:朱德派出三百人攻打饶城,然后率领部队来到石井乡时仅有一百人左右。笔者以前甚感疑惑,起义军两千余人来饶啊!怎么到石井乡仅有一百人呢?经过多年来的考证后确认:朱德与周士第分兵一前一后,并非同时到达上饶区。饶北老红军所言与赵镕将军回忆的人数基本相符。 —————《茂芝会议红色记忆》共有四十五篇,作者刘汤明独家授权在饶客网(和饶客网微信公众号)连载发布,著作权属刘汤明所有,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尊重原创,剽窃可耻。作者刘汤明手机13829042887,欢迎学术交流。
|